「最美克拉玛依人」他是英雄,他认养六位老人,他是一颗种子埋在基层——他叫王峰

[复制链接]
查看522 | 回复0 | 2017-12-6 07:39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
心 贴 群 众 的 “基 层 英 雄”

克拉玛依日报记者 朱芸

摄影 闵勇 姚继东 肖像摄影 李浩然


姓名:王峰

年龄:43岁

身份:市区交巡警大队民警

感言:

获得“全疆优秀民警”等再多的荣誉

都没有百姓们的安稳日子重要。


从警25年,王峰心贴基层,成为了辖区群众心目中的“英雄”。

从一名社区民警,到守卫道路安全的交警,他兢兢业业守好岗位职责,二十多年来没有请过一次年休假,几乎将所有时间献给了工作和群众。

他不舍得让无家可归、无人养老的老人流浪,就将他们“认养”为自己的父母;为了挽救瘾君子的家庭,他想方设法让他们戒毒,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正常生活。

他全心服务于辖区群众,却有愧于最亲近的家人:母亲生病,他无暇尽孝膝下;他是“隐形”爸爸,缺席了女儿的童年。

面对“全疆优秀民警”“市公安局优秀民警”“优秀法制副校长”“优秀社区民警”等荣誉,他摆摆手说:“啥都没有百姓们的安稳日子重要。”


管 住 难 管 辖 区

走出军队,走入警营,王峰始终将“为民服务”的信念放在心中。

1992年,刚入行的王峰对领导说:“我要下基层!”

看着初来乍到的王峰,白碱滩派出所领导说:“好。既然要下基层,就干脆把‘硬骨头’啃下来吧。”

白碱滩区五亭平房是当时众所周知的“难管区”。那里聚集着外来人员、低收入群体。

走在杂乱吵嚷的平房、棚户房中间,王峰在心里给自己定下目标:“一定要将这里管得太太平平。”

在不同阶层的人中间,常有寻衅滋事的“刺儿头”将口角矛盾演化成肉搏战。这些人打群架时,周围的群众怕得有多远躲多远,只有王峰一个人敢上前。

“互相打,这不算本事。有本事来打倒我!”王峰攥紧了拳头,胳膊上的肌肉是当兵时日积月累下来的。

还真有胆子大的向王峰挑衅。不用真打,王峰一个反手就将“小混混”制服了。从此,这些爱打架闹事儿的人一看到王峰,都变得收敛起来。渐渐地,打架斗殴的事越出越少。

“对嘛,你们和我讲道理,我就愿意和你们当兄弟。”王峰说到做到。有时候,这些“小混混”出现断顿的情况,王峰出钱请他们吃顿饭;谁家有理不清的事儿,王峰站出来三言两语就摆平了。日子久了,王峰在他们中间竖立起了威信,管区内没有人不服。原来的刺儿头甚至成为了王峰的“分身”,用讲道理的方式帮助王峰化解各种纠纷。

一次,王峰与同事在管区内入户走访。走进一家四川人居住的棚户房内,一家几口正在吃饭。看到王峰,男主人热情招待:“王警官,这都快过饭点了,在我家随便吃点吧!”

没等王峰推辞,同事看到饭桌上黑乎乎的熏腊肉,便转头走开了。男主人有些尴尬,怔了一会立即改口:“王警官,我请你们出去下馆子,吃好的!走走走!”

王峰挡在门口,指着饭桌问:“这是你们的午饭?”

男主人说:“对,是是。”

王峰接着说:“那你为啥不让我跟你们一起吃?看不起我,还是咋了?”

男主人又愣住了,眼睛湿润着,立即请王峰落座,用粗糙的瓷碗给王峰盛了一大碗米饭。

临走时,男主人握住王峰的手说:“王警官,谢谢你。你没有看不起我们,把我们都当人看,谢谢你!”

就这样,在王峰的带领下,“难管区”不再难管。


认 养 六 名 老 人

视管区群众为亲人,王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。

这在白碱滩五亭平房,王峰认养六位“父母”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。

1997年12月的一天,漫天飞雪。走过第十三中学旁的土坡时,王峰发现路边的大纸箱竟然在动。

带着疑惑走近,王峰发现这个老式冰箱的包装纸箱里,塞满了破旧的棉絮和麻袋。在这些棉絮中间,还躺着一个人。

王峰用力将这人从纸箱中拽了出来。待这人拍去了头顶上的积雪、捋了捋杂乱的头发,王峰才看清,这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。

“这大冷天的,你为啥躺在这?”面对王峰的提问,老太太冻得嘴唇发抖,无法回答。

跟王峰回到警务站,喝下一杯热水的老人掏出了一张泛黄的纸质身份证明,姓名一栏写着张李氏。老人称,自己靠拾荒维生,天气太冷,只能躺在纸箱里取暖。王峰问她住址,她说没地住;问到关于子女的话题,老人又以沉默作答。

不能再让她躺在雪地里挨冻了。让老人在警务站住了两天以后,王峰在警务站附近租下了一套平房,让老人住了进去。

每月近200元的房租,由王峰承担;老人吃的米面肉蛋蔬菜,也由王峰承担。就这样,王峰将这名老人“认养”了起来,工作之余,王峰抽空便去照料她。

两个月后,五亭平房有一住户家突然着火。房子被火烧毁,住在这里的一名外来务工的老人被烧伤。得知管区的群众失去住所、无钱治病,王峰再次自掏腰包为其垫付医药费,并将老人带到了自己租下的房子。

两年中,这套租来的小院陆续住进了六位老人。

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5岁,分别来自河南、四川、福建等地,有的靠拾荒维生,有的年纪较大不便出门挣钱,有的被子女抛弃。遇到王峰后,他们共同居住在王峰租下的房子里。他们保管着王峰的工资卡,一起做饭洗碗,与王峰互相以“老东西”和“臭小子”相称,成为了一个寻常又不寻常的七口之家。

后来,在相关单位的帮助下,王峰不用再负担房子的房租、暖气费等费用,甚至连老人的生活用品都有好心人送来。

王峰一直供养着老人们,十年间从未间断。十年后,这六名老人有的因病离世,有的离开克拉玛依不再回来,这套租来的平房小院结束了使命。

这十年中,王峰来小院的次数远超回市区看望母亲的次数。可母亲的话令王峰稍感释然:“去吧,儿子,只要你认为对的事,妈都支持你。”


挽 救 多 个 家 庭

王峰有个“毛病”:看不得、听不得群众家有困难。但凡接到群众求助,他不管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时间精力是否允许,总是一口应承,说到做到。

2000年的一天,王峰接到了一对辖区内的夫妻求助:他们正读初一的女儿小梦(化名),因与社会青年交往密切,无心学习,甚至与他们一同离开了克拉玛依,不知所踪。

王峰注册了一个QQ号,起名“虎妞”。随后,“虎妞”在QQ聊天室里与小梦偶遇,并加为好友。

聊天中,小梦常诉说自己的苦闷和伤心,说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关心。面对小梦的倾诉,“虎妞”从倾听到互动,再到为小梦开解,逐渐走进小梦的心门。

那段时间,由于网络并不普及,为了及时与小梦沟通,王峰不得不四处寻找网吧上网,或者到其他单位借网,不断对小梦的行踪进行确定。

直到有一天,小梦向“虎妞”透露,自己现正在石河子的一家酒吧打工。终于得到关键信息的王峰立即动身,前往石河子,将小梦带到了她的父母面前。


2009年的一天,一位维吾尔族妇女找到王峰后,怀里抱着一个小婴儿就哭着跪倒在地:“求求你,王警官,帮我丈夫戒毒吧!”

原来,这名妇女的丈夫艾里受人蛊惑误入歧途,花光了家里的积蓄,甚至变卖家中的财物。

为断了艾里购买毒品的来源,王峰和艾里的妻子、弟弟以及单位领导建立起密切的联系——只要艾里一出门,他妻子就给王峰打电话,接到电话后,王峰就跟在艾里身后,艾里走到哪,王峰就跟到哪,成为了无法甩脱的“尾巴”。艾里上班期间,王峰就把电话打到单位,向单位领导确认他是否在岗。

一次,艾里毒瘾犯了,在家疯狂地摔打吼叫,极为危险。艾里用尽难听的词汇辱骂王峰,甚至企图动手。王峰不但没翻脸,还把艾里结结实实地绑了起来,直到毒瘾的劲儿消失。

就这样,数月后,艾里终于成功戒毒,并与家人过上了正常的生活。艾力携妻子、孩子一同跪在王峰面前直喊“恩人”,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。

几年前,王峰被我市一家小学请了去。校长说,一个叫小明(化名)的孩子几乎把各年级老师的办公室全都偷遍了。因学校和家长多次管教无效,家长甚至放弃了孩子,学校只得将法制副校长王峰请了过去。

小明告诉王峰,由于父母忙于工作,忽略了对他的教育和关心,甚至不给他零花钱。

“叔叔你看。”小明掀起了衣服,露出了系在腰间的一条旧电线:“我的皮带坏了,没有钱买……”

王峰顿时明白,小明之所以偷钱并大方地给同学买零食和玩具,一方面是希望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,另一方面是想让其他同学都能看得起他。可是,当他偷东西被发现后,小明的父母甚至把他赶出家门,不再认他这个儿子。

当时还住在单身宿舍的王峰立即决定:要带小明回归正途。

他把小明接到自己的宿舍,每天与他同吃同住。早上,小明由王峰送到学校;下午,王峰再将他接回派出所或者宿舍。

三个多月,王峰领着小明进进出出,买吃买穿,派出所的同事们开玩笑地说:“小明真像你的亲儿子。”随后,小明对王峰的称呼也从“叔叔”改成了“爸爸”,两人亲如父子。

不久后,小明的爸爸主动找到王峰,希望带小明回家:“我们都已经放弃了,可你还在坚持。谢谢你没有放弃他!”

回家后,小明的转变很大,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,最终顺利考上了初中。

2012年至今,王峰分别被调至乌尔禾区交警大队、市区交巡警大队工作,成为了一名交警。
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王峰说,这句诗就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普通民警对生命价值的毕生追求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x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